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暑期档票房破100亿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暑期档票房破100亿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
流浪地球就贡献了四分之一。拿我个人做例子,每次买票都是四张,一家人整整齐齐一个都不能少,去年我们一家看了起码二十多部电影,而今年到现在只看了三部。前两年看电影是礼拜六全家外面搓一顿,之后就看电影,基本不挑片,垃圾也看。今年每个礼拜依然外面搓一顿,但选电影的时候看着一坨垃圾也卖50一张票我就不爽了,取消了日常电影安排,改为花几百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游戏机。最近的妇联四会去看,以后不是口碑佳片就不会看了。我全家一年纯收入50万左右,没有债务,因为不爽票价的原因我都改变了生活习惯,更何况债务在身的其他人呢。
先把服务费刨除再说!国际上只承认分帐票房,而我们常常统计含电商服务费票房。这首先数据就不对等。再者,单影院,单银幕票房一直在下滑,守法经营的影院入不敷出。所以200亿也好,600亿也罢,就那么回事儿。
题目下的好多回答完全不知所云(不是全部),其中一个加V的媒体就复制了个新闻报道,不知道有没有看问题,估计自己在说什么都不知道。
电影市场并没有200亿显示的那么光鲜,仅仅通过增加荧幕和排片对票房增长收效胜微
200亿,不得了呀,如果全年票房是平均分布的,那意味着2019年的票房收入将达到685亿人民币。去年的票房是609亿人民币,那么增长率将是12%,看起来似乎比去年9%的增长率要好。
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
不谈档期只谈票房是耍>地痞/span>
1月到4月中旬,这期间包括了全年最重要的春节档——也是全年票房最高的档期(另一个是7、8月的暑期档)。去年总票房的前十中,有3部是春节档,其中2部还是前两名。
所以第一季度的票房必然是很高的。毕竟全球第二大票仓的最佳档期。但是放到全年和北美还是有差距。所以不能被一季度的票房迷惑。
凡事都要数据对比
2018年第一季的的票房达到了202亿,占了全年的1/3。而今年到4月中旬破200亿,是要比2018年同期晚了两周。至少从目前的表现来看,票房并没有增长,反而是下降的。
最为可怕的是票房总量接近(200亿左右),而放映场次已经从2615万场增加到了3477万场,增长33%,观影人次却从5.6亿降到了5.1亿。
我来翻译一下,同比18年,场均人次从21人降到了15人,减少28.5%。场均票房收入降低了33%。这个降幅是不是有点大。
全国大干快干地增加影院、荧幕数量、排片场次,但是换来的并不是观影人次的增长,在票价增加7.48%的情况下,总票房没有明显增加,反而略有下降。
再贴一个图,2018年各国人均观影人次,很明显是比较低的水平。
总结
中国的电影市场还任重道远,关键是高质量电影的产出。
2018年相比2017年票房增长了50亿,下面两张图可以看到这50亿的增长几乎都体现在前十的几部电影。所以观众越来越愿意为高质量电影买单。
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产出需要一个过程。现阶段仅仅通过增进荧幕或排片已经很难在取得票房的增加了。
今年的票房增长不知能否跑赢GDP。
这个正常,不过是中国国力强盛起来的一个侧面而已。我不想在这两百亿里面去扒出石头沙子之类的东西,因为别人已经去做了。
想说的首先是,这一点别人已经发现了,而且开始逐步重视起中国内地电影业这个市场来,《复联4》在中国内地先于美国上映,就证明了这个问题。我不知道,国内影视从业者是否发现了,但是我愿意相信他们,因为我只能相信他们,并且期望他们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拿出更多的好作品。做到这一点,我们将会看到可喜的一幕,国人不仅追捧好莱坞大片,同样也会力顶国产佳片,200亿算少了,在此,我想引用《叶问》中的一句非常有底气的话——我要打十个!关键是我们要拿得出那么有底气的作品来。
其次,当你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,想跑来跟你分一杯羹的家伙就会越多,人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,比如说,拍出更多更好更劲的电影摆到你的台面上,跟你合资合拍电影,甚至连人家的演员、导演也开始走向内地……我也不知道国内影视从业者是否重视这一点,尽管现在看来,仿佛还挺早,不过,天就快蒙蒙亮了,就怕人家比自己更为重视这件事情!
《巨齿鲨》、《复联4》只是开始,呵呵,我这是在杞人忧天——————吗?
到此,大家对暑期档票房破100亿的解答时否满意,希望暑期档票房破100亿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,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。